分类
Uncategorized

《第二银河》战舰情报室丨驱逐舰的设计思路与开发

各位指挥官,大家好!

在之前的战舰情报室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第二银河》中“护卫舰”的设计过程,而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请《第二银河》项目组的设计师为大家进一步带来有关“驱逐舰”的设计细节。

遭遇难题

在《第二银河》中玩家可以驾驶的舰船,以吨位从低到高排列是: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和旗舰。

在设计上,我们希望这些舰船中的每一种都能在战斗中实现它们各自的独特定位,并能为玩家带来有足够差异性的策略搭配和操作体验。

想要在护卫舰和战列舰之间做出差异性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舰船的体型,武器的口径,数值的三围就足以拉开这两种船之间的差距。

但反过来,想要在护卫舰和驱逐舰之间做出差异性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它们:

拥有非常接近的体型和机动力;

同样使用小型口径的武器和弹药;

同样使用小型尺寸的装置和组件;

拥有同样的武器槽和装置槽数量;

所以驱逐舰在游戏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了扮演这种角色又该承载怎样的设计呢?

护卫杀手

在前一期介绍护卫舰的文章中我曾提到:护卫舰可以依靠自己的小体型和高速度避开绝大部分大型武器的追踪,使它在面对大型舰队时的生存能力,甚至远远高于其他更高吨位的舰船。

为了验收这个设计目的,我们曾经在测试服安排了一场有趣的实验。

首先,我们让两个GM同学各自控制一艘护卫舰和一艘战列舰对打并观察两者的损血情况,然后我们发现:

当一艘战列舰和一艘护卫舰单挑时,出现了双方都难以将对方击毁的情况,这是因为:以护卫舰的火力根本无法击穿战列舰的护盾,而同时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在面对小巧灵活的护卫舰时也极难命中目标,从而导致护卫舰只要不被秒杀,它就可以依靠战列舰的未命中来取得回充护盾的时间。

接着,我们分批“等比地”向场中逐渐增加驾驶同型号战列舰和护卫舰的机器人,并让这些机器人在舰队指令的控制下跟随GM同学进行集火,然后我们发现:

护卫舰的小口径火炮在攻击大体型的战列舰时几乎是必中的,所以当护卫舰的数量成倍增加后,场中的战列舰立刻就感受到了明显的防御压力,并在护盾回充的平衡点被突破后,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而反过来,战列舰数量的增加虽然不会增加单艘战舰单发命中护卫舰的几率,但更多的战列舰同时开火,也使得护卫舰也越来越难以依靠概率来确保自己的生存。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当交战双方的数量超过某一数量级后,场中被摧毁的护卫舰和战列舰数量会越来越接近,最终达到基本近似的情况。

可以说,这个结果达到了我们对舰船平衡方面的设计目的,这是因为我们并不希望游戏中大吨位的舰船就一定会碾压小吨位的舰船,因为若非如此,玩家最终在游戏中就都只会开大船而没有人再开小船,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但这个名为“舰船平衡”的设计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型舰船对比自己小数个吨位的小型舰船几乎毫无克制力。在之前的实验中双方的总击毁数量看上去是趋于平衡的,但是实际在游戏中战列舰的造价甚至是护卫舰的上百倍。

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种舰船来承担有效压制护卫舰的工作,而这种船就是:驱逐舰。

双管武器

之前已经提到,我们在设计驱逐舰时碰到过一个大问题,就是:出于手机游戏UI操作体验优化的需求,游戏中所有舰船都被设计成了只有3个武器槽,以至于当我们希望驱逐舰能够成为压制护卫舰的存在时立刻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大家的武器槽数量都是3个的情况下,如何才让驱逐舰拥有比护卫舰更高的火力呢?

从逻辑上,要提高一艘舰船的火力有几个手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炮台的数量,但这个办法已经被否决了。

另一个办法是提高炮台的口径,譬如说让驱逐舰默认安装中型炮台,但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得知:炮台面板上的火力数字并不绝对,炮台开火时的实际伤害是由炮台参数、目标参数及交火双方的实时状态共同决定的,所以单纯通过提升炮台口径的办法也无法真正实现我们想要的压制效果。

而最终我们得出的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虽然我们没法增加炮台的数量,但我们可以增加一门炮上“炮管”的数量,来变相达到增加火力的目的。

于是,游戏中就出现了一种名字中会特别标注为“双管”的武器,比如:

小型二联激光炮(是小型单联激光炮的双管版本)

小型二联磁轨炮(是小型单联磁轨炮的双管版本)

小型四联粒子炮(是小型二联粒子炮的双管版本)

小型四联导弹发射架(是小型二联导弹发射架的双管版本)

相对于各自的“单管”原型,所有“双管”版本武器的共同特征是:

使用和“单管”原型一样的弹药;

拥有和“单管”原型一样的射程;

拥有和“单管”原型一样的射击速度;

拥有和“单管”原型一样的追踪速度;

拥有比“单管”原型更高的火力;

拥有比“单管”原型更高的启动能耗;

拥有比“单管”原型更大的弹仓容量;

拥有比“单管”原型更高的造价和售价;

需要比“单管”原型更高的功率和运算力来安装;

简单总结一下,所谓“双管武器”就是:射程、射速、追踪和弹药与“单管武器”一样,但造价更贵,弹仓容量更大,火力更高,启动能耗更高,同时安装所需的功率和运算力也更高的武器。

这样,我们就绕开了“无法增加更多武器槽”的问题,同时满足了“需要让驱逐舰拥有比护卫舰更高火力”的需求。

当然,因为同样属于小型武器,所以护卫舰如果想安装“双管武器”也是装得上去的。

但是,出于“双管武器”需要更多舰船功率和运算力的设定,护卫舰若想强行安装双管武器,则势必需要使用多个(本应安装其他战术设备的)组件槽来加装反应堆和协处理器(以提高舰船的功率和运算力)。所以虽然我们留下了名为“护卫舰也能安装双管武器”的可能性,但我们依旧认为这个设计是平衡的。

除此之外,再次出于双管武器需要更高功率和运算力的设定,我们也顺其自然地让驱逐舰拥有比护卫舰更高的初始功率和运算力数值,并给驱逐舰追加了比护卫舰更多的组件槽,从而进一步奠定了驱逐舰对护卫舰的克制地位。

拦截专精

在双管武器横空出世后,关于驱逐舰的定位设计便可以说是四平八稳地落地了。

在之后的战术模拟中,我们认为两支编制完整的舰队交战时,一定会投入以追踪、定位为目的的侦查型护卫舰和以干扰、强化为目的的电子战护卫舰,而只要有护卫舰队活跃在战场上,那么能够有效克制它们的驱逐舰,就能够以防空船的身份成为大舰队编制的一部分。

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很快我们又遇上了另一个问题,叫做:舰船定位的趋同化。

在前一期介绍护卫舰的文章中我曾提到,我们设计护卫舰时提出了一种“使用标签组合来拉开舰船维度”的方法论,这里我们首先来重温一下曾经提到过的9种标签:

[突击]:擅长突进作战,拥有更高的速度或加速能力;

[重装]:拥有比同级舰船更坚固的护盾属性或防御能力;

[电子]:拥有比更强大的反应堆处理器或相关能力;

[火力]:拥有更高武器威力或特别的攻击能力;

[侦查]:拥有特殊的能力来确保其生存率或逃脱率;

[干扰]:拥有强大的电子支援能力或电子干扰能力;

[拦截]:拥有经过强化的推进干扰能力或反跃迁能力;

[指挥]:拥有特殊的自身或团队加成能力;

[后勤]:拥有更强的自修或遥修能力;

在设计护卫舰时我们曾经对这9个标签做了丰富的排列组合,并通过这些组合使护卫舰成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和作战目的的大家庭,而这最终也使护卫舰成为游戏所有舰种中数量最多的舰船。

但这样的事情我们有必要在驱逐舰上再重复一遍吗?特别是当认定驱逐舰的定位是护卫舰杀手之后?

显而易见地,如果我们在驱逐舰上重复这个思路,那么势必会造成:所有护卫舰在面对相同或相近维度的驱逐舰时都会失去竞争力,而这也会使我们之前已经定型的设计失去其存在支点。

游戏设计中有一条铁则,就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推翻之前已经成立的设计,同时也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创造出更多的问题。

所以最终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使驱逐舰的[标签]专精化,并在经过大量的战术研讨后,将[拦截]作为驱逐舰的主标签,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相比护卫舰,同样拥有小体型、高速度但同时拥有更厚护盾和更高火力的驱逐舰,能够更好地胜任“抓住敌人并保持存活”这个工作。

于是最终,驱逐舰成为了游戏中所有舰种中数量最少的舰船,但因为所有驱逐舰都带有[拦截]作为主标签,这使得它们同时也成为了这个宇宙中最致命的猎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